文∣何筱


没有人能想到鼠年的这个春节,是以这样的方式打开的。


如果可以倒退重启,我们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一种方式打开。疫情数字的增长,朋友圈的求助,封城封闭等管理措施,口罩、双黄连的抢购等等,无一不在触及每个人的敏感神经。疫情不仅在挑战政府组织的治理、响应能力,也在挑战每个个体应对重大、突如其来的群体性危机事件的心理应对能力。


这是一场疫情狙击战,也是一场看不见的心理战。



作为普通个体,每个人都处在“疫情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疑似感染者-健康人”这样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坐标上,对于自身状态的不确定是构成我们焦虑的一个原因,而一旦这个健康与否的答案被肯定,我们的焦虑就会产生不同的更细致的走向:


疫情感染者

特别是危重症患者,他们担心的是自己是否可以得到有效治疗,是否可以在与死神的赛跑中获得主动权,赢得胜利,他们的焦虑更多的是对自己生命是否可以保存的死亡焦虑。而这一焦虑也通常只在一些重大、紧急的应激事件之下被激发。


密切接触者、疑似感染者

在他们被确诊感染之后,除了死亡焦虑,他们还会面临一种迫害焦虑,这个迫害的感觉与他们是被别人传播病毒而致感染有关。坏的事情是因为他人原因而产生的,别人是自己灾难的源头。在他们的内心会产生愤怒的感受,去谴责别人,感到自己是无辜的。


网上有一种声音,是在猛烈地攻击吃野味的人,认为是他们导致了这次疫情的爆发;还有一种针对湖北人、武汉人不管好自己,到处乱跑的谴责,认为一省、一市而殃及一国、自己。


这两类声音,都可以视作是个体内心被迫害焦虑激活的呈现。



健康人群

他们可能没有个体安全的担忧,但会因为亲朋好友的健康状况而产生焦虑的心理。他们的焦虑更多地与丧失客体、丧失客体的爱而相关。


客体是指被爱、恨等情感所投注的人、物体、幻想。每个正常的个体都会与他周围的各式各样的客体建立起不同的关系。最紧密的关系莫过于父母与子女关系,夫妻伴侣关系,密友关系。


如果你是一个健康人,但你所爱的人(包括父母、子女、朋友等等)被隔离、被送入院治疗,你会担心他们的生命安危,你担心你们的相处时光可能会因为疫情而被无情地削减、甚至磨灭至无。


前两天有一位初一的学生在网上发布求助信息,TA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奶奶相依为命,目前奶奶疑似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尚未入院治疗,TA希望可以有人帮助TA救救奶奶。求助信中一句“我不想成为孤儿”让人动容。对这个青少年而言,TA不仅仅担心奶奶的生命,TA也担心着那个可能成为孤儿的自己。孤儿即意味着TA变成了没人爱的孩子,这便是对丧失客体之爱的焦虑。


医务工作者

他们奋斗在抗战疫情的第一线,承受着双重的压力,一方面是冒着自己可能被感染的风险保持着高负荷的工作,另一方面是要尽可能地挽救求助患者的生命,把那些危重患者从死神手中抢救回来。


但无论是哪方面,他们都有可能感到自身的有限与无奈。


面对有限的医疗资源,他们可能不得不要拒绝掉一些患者对医生的期待,并可能承受来自患者的不理解、不合作,甚至是恶意的攻击。也有一些医护人员不得不接受自己手中的病患最终没能躲过死亡的威胁,这些医护人员或许会产生深深的内疚与自责,把病人的死亡归结为自己的无力与无能,他们会对自己产生攻击性的想法,觉得自己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医护人员的这些焦虑可以被归结为对抑郁的焦虑(即因为觉得自己祸害了客体而攻击自己,让自己抑郁)和超我的焦虑(超我是代表着一个人道德良心和自我理想的部分,它会对个人的言行来进行监督和评判)。


                      

虽然以上从个体身份的角度区分了一个人可能面临的最主要的焦虑,但人毕竟不是单独存在的,个人是处于关系中的个体,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比如医务工作者他可能既有其医务人员身份所带来的焦虑,也会有害怕自己家人被感染的焦虑。被感染者既有可能担心自己生命安全之虞,也有可能在担忧自己的患病对家庭的影响,是否家人因自己而影响,有被感染风险。或者若自己遭遇不幸,家庭是否变得脆弱易碎。


不同内容的焦虑是会叠加在一起的,当层层压力焦虑叠加时,会进一步增强个体的负面感受,并且这种感受可能没有办法被很好地用语言描述清楚。

“我很难受。”

“我不知道自己怎么了。”

   ……

或者他们会表现得沉默、退缩、麻木,这种行为上的抑制和退缩会让个体困于绝望、无助的感受,失去对外在生活的兴趣和希望,也有可能滑向严重的抑郁。当个体的明显心理困扰和消极行为在较长时间存在,若不能通过社会支持、个人支持系统去应对解决,就意味着他们的心理状况需要得到专业人员的帮助,就像身体的生病需要医生治疗,心理的生病同样也需要治疗。


目前社会各界都对心理防护有所重视,一大批心理专业从业者也都在力所能及地做各式各样的服务工作,包括心理热线援助、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咨询、心理健康讲座、个体心理自我调节知识普及等等。


武汉忠德心理医院从2月5日起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详情见公众号面对疫情,我们在行动一文)可点击,希望可以给身处疫情焦虑的人们带来一点点安全、信任、温暖的空间。


若您想获得更深入和长程的心理服务,您也可以寻找专业的咨询机构、心理医院进行远程的心理咨询(我院对门诊咨询安排见《关于疫期门诊心理咨询安排的通知》一文)可点击



危机之中既有危险也有机遇。经由这个坎,我们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同舟共济。而迈过这个坎,是我们共同的心之所向。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