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微

在我的工作中常常会和青少年群体打交道,从稚气未脱的天真烂漫到煞有介事的苦大仇深各有不同,而与成年人的咨询中,我也常常会看到在成熟躯体内的“少年意气”,趁着劳动节和青年节即将到来的契机,和大家聊一聊这个有趣的话题。

对于青少年这个身体里激素激荡的时期,出现突出的情绪表达和过分执著的情结往往能够被社会文化所包容,随着年龄增长,能允许我们“失控”的空间越来越小,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后就能事事顺心或者能将“意难平”迅速消化分解,那么对于这些稍显稚嫩之处应如何对待呢?


厘清情绪颗粒和指向

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工作时间延长,而互联网时代到来意味着我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速度迅猛提升,大家在变得越来越忙碌的同时,留出来消化自身情绪的时间就被一再挤压,这在本就强调克己、压抑的亚洲文化中更显沉重。所以在现代社会中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头晕、身体疼痛等情况越来越普遍,而这些查不出病因的身体症状背后往往都是无法被正视也未被充分言说的情绪作祟。

心理学家把辨别自己情绪或他人情绪的能力叫做情绪颗粒度emotional granularity,指个体在情感体验和情感陈述上的个体差异,以及把相似的情绪状态区别得更精细、更细致入微的能力。代表情绪体验的精确性和特异性倾向。情绪颗粒度越细说明辨别情绪的力越强,也就是对于情绪感知的越清晰、越有条理——分别有哪些情绪,这些情绪的来源何处又指向哪里,就越能够帮助内心的“少年”平复情绪的风暴,恢复活力投注于现实生活的事件中去。


我的好朋友小A是一个性格爽朗的姑娘,平日里风风火火快意恩仇,处理起事情干净利落,可以说是“潇洒”的本人了。但小A近期一反常态地不断吐槽某领导过分越级干扰工作而她异常愤怒却腾挪不得。在她弄清楚自己对于领导的愤怒和鄙视是来源于青春期对不作为(失功能)的父亲没能在家庭遭受冲击时给予保护的愤怒和无奈时,她就能稍微平静的面对自己在工作中感到的焦虑和莫名出现的烦躁感了,这之后她暂时的胸闷气喘的症状也得到了很大的缓解。

学会满足和平衡自身角色的需要

随着一次次成功厘清情绪颗粒和指向,情绪颗粒度也经由一次次锻炼变得越来越细,而知晓自身情感需要的准确性也就越来越高,这也让自己满足内在少年的情感需求成为了可能。

在小A知晓了是早年经历中缺乏保护的客体让她对于外界不公平的对待感到过于愤怒、面临挑战时过度不自信之后,她尝试着为自己被过度剥削发声,成为保护内心那个幼小少年的守护者,用自己的方式向领导提出意见,并向有镜映功能的朋友分享自己忐忑不安的心情,继而也学着用更完整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能力。


在小A的例子中只是单一维度地满足被保护的需要,而作为一个社会人,每个人都是多面体,有着不同的角色和与其对应的需求,作为一个职场人希望用投入更多努力和精力的方式满足自我实现和自我认同的需要,但同时作为亲密关系里的一员,我们也有陪伴和亲密的需要甚至还要承担照顾和关怀他人的责任,如何平衡这些角色的需要本身就是一个动态变化且没有最优解的问题,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把握,例如在发现已经因为过度追求职业发展而久未照顾到内在少年休息和被关怀的需要时,适时给自己放假;对总是为家人付出照顾他人需要的母亲和妻子角色里迷失自己的全职太太来说,也可以挪出时间给自己来满足内在少年一直压制的欲望。

尝试分享和求助

要弄清楚内心少年的愿望——清楚自己的情绪颗粒和指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由一位足够有养育功能的抚养者不断地理解婴儿期混沌不明的情绪团,帮助厘清其中的情绪颗粒和指向的过程,并通过语言化和对婴儿身体的回应来辅助形成的理解自身的能力(比昂提出的α功能)。而如果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抚养者不够有养育功能例如患有产后抑郁或者本应连续地养育过早地出现中断等都可能引发心理创伤让人无法顺利发展出足够细的情绪颗粒度和内省力,也就让自己和内在少年相处的过程中出现困难。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像小A偶尔和同事一起吐槽就能够很大程度安抚被剥削的烦躁感,继而恢复思考的功能来计划如何合理安排工作节奏以及拒绝过多的工作任务;而在和我的交流中她也发现内在少年的渴望被保护的愿望以及收回过度投注在工作中的自我认同需要,让自己得到更好的照顾。


当身边的人也不具有足够的耐心和理解的能力,就需要为内在的少年找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获得支持。

小半年忙碌的工作即将告一段落,在即将迎来的小长假里,希望大家都能有时间和内在的少年相遇、相知、相处融洽。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