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贺岁档启发的亲密关系探讨
信息来源:武汉忠德心理医院 发布人:超管 更新时间:2021-02-23
春节贺岁档的三部电影都离不开家人和亲情的主题,相信大家已经体验或耳闻过其中一二了:《你好,李焕英》说着贾晓玲希望通过满足母亲的愿望来弥补生而为女而未能令母亲骄傲的遗憾,却被母亲“我真的觉得我这辈子过得挺幸福的,你咋就不相信我呢”治愈;《刺杀小说家》说着关宁为了寻找6年前突然失踪的女儿小橘子遇到了同样因为失去父亲而沉溺在小说世界里的路空文,互相给与又互相救赎的故事;《唐人街探案3》说着秦风因为父亲的犯罪而在正义的边缘徘徊,却因为同伴唐仁等的信任而洗脱冤屈找出真凶的侦探故事。这三部电影都和家人以及其间的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古以来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都是个太重要的日子,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现代社会的白夜如昼,春节这几天的假期里亘古不变的核心主题都是与家人团聚、相处,不出意外,这也是每个来访者心中最渴望却往往最难真正实现的愿望。
在电影《你好,李焕英》中贾晓玲拼命希望妈妈李焕英留下来以弥补在母亲生前未能使其感到自豪的努力背后是深深的悲痛与内疚,而李焕英也在拼命地告诉晓玲自己的满足和幸福。彼此都在自己付出的努力里挣扎着希望对方看见,却没有真正的“相遇”,这又何尝不像我们日常的生活?彼此拼命投射却又互相视而不见。如果说小品是贾玲写给妈妈的情书,那电影就是贾玲和自己的和解。在电影中贾晓玲说了无数次“我希望你高兴”和李焕英重复了多次“我挺幸福的”之后,最终母女二人真正听见了对方的话语,相信和自己心中的幻想和担心不一样的另一幅图景,才得以接过彼此的爱,达成真正地体谅和理解。类似的是,在经过6年艰难的留学生涯后回到家人身边的小A看来,家人的关心成了控制甚至是侵入,而原本是想要关心小A的父母在看到小A如此拒绝甚至排斥自己给予的问候和帮助,也感觉到受伤且无力。经过一年的个人咨询和规律的父母访谈,小A一家渐渐发展出能“为彼此考虑”的思考空间,小A在面对自己对于因为过于依赖父母而产生的愤怒情感之后,能够真正看见父母传递的关心与爱,而父母在面对自己在小A真正需要情感支持的时候却无法及时给予的内疚之后也能够真正看见小A的发展和独立,家庭中的情感才逐渐能通畅地流淌。这样“为彼此考虑”的思考空间能否形成,关键在于是否能发展出反思的能力,即对思考的思想及过程进行思考。在心理学上被称作“第三个位置”,也就是在咨访关系中咨询师悬浮注意来思考咨访之间的移情和反移情。放在和家人相处中,反思的能力则是对我们自身假设以及假设过程的思考,当妈妈被孩子拒绝,对于脑子里冒出来的“他就是要跟我作对”的假设进行怀疑的能力,甚至可以加入一些“他可能只是想要自己掌控事情的发展”的理解和“我这么担心他和我作对是不是由于我小时候被父母控制”的思考。
在路空文遇到关宁之前是一个30岁还在啃老的废柴小说家,而在关宁遇到路空文之前也只是一个空有一身投石技能却极易情绪失控的的失独离异的中年流浪汉,但当两人相遇,垂死挣扎不肯放弃也要找到小橘子的关宁遇见了即使被压榨得一无所有也不肯停笔的路空文,两人仿佛遇见了平行时空的另一个自己,惺惺相惜。而就像路空文把关宁写入自己的小说世界一样,关宁也尽全力保护着路空文,不仅仅是因为他想要找回小橘子,也因为他深深疼惜着这个跟他有着相似遭遇濒临崩溃却笔耕不辍心存希望的年轻人。在我们的文化中,自古以来对于同伴之情就有比肩亲情的歌咏,而科胡特(1984)提出了第三种自恋的(即,自体客体)移情,也就是孪生关系。在他最后一本书中,科胡传特别提出,在镜映移情和理想化移情之外再补充一种孪生或者他我移情,并提出三条独立的自体客体发展线索的可能性。孪生自体客体关系的精华是兴趣与才能上的相似性,同时还有被另一个与自己一样的人所理解的感受,这样的自体客体关系也是除了镜映和理想化自体客体关系以外发展出内聚性的核心自体的第三次机会。它源自于与一个好的自体客体拥有共同的技巧、才能和经历,很可能发生在镜映需要和理想化需要都无法满足之后。这样的同伴间的孪生自体客体关系同样能起到在原生家庭中与家人发展起来的的原初客体的关系那样促进自体发展的效果,可以说不是家人胜似家人。
在秦风解出Q给出的第一道测试题——三人分两个苹果,只切一刀怎样均匀分配时,我们仿佛看见那个因为数错人数而致使父亲身陷囹圄的小男孩内心真正的渴望——无关正邪地一心只希望侦破谜案。所以当秦风面临村田昭的威胁——要么杀死通缉犯村田昭要么眼睁睁看着小林杏奈被淹死时,秦风并没有因为唐仁以及社会的期待而推村田下井,这也给了后来唐仁为他证明无罪的机会。
和自己的关系是我们最重要也最有必要好好对待的关系,而分辨清自己的需要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对于小朋友来说十分执着于一块和同桌一模一样橡皮的背后可能是希望也拥有和同桌一样的自信和被宠爱;而对于一个成年人,仍过度执着于家人关怀的背后可能是对于自己“照顾好自己”的能力缺乏信心……没有谁是无所不能的,我们作为人类的发展,从呱呱坠地到耄耋之年,我们都是在逐渐放弃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错觉,经历试误、挫败、丧失和哀悼的过程,接受自己作为人的局限性,才能达到心理的成熟。而在穿过层层迷雾之后看清自己的需求,继而不断在自己的需要和社会期待间找到平衡才真正成为人生的功课。最后将《奇葩说》中被称作“孤天里的鹤”的熊浩老师的观点送给大家:人生是一条奔流不息的长河,放下樱花般急速绽放又急速消失的执念,在人生这样一场无限的游戏中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有源头的活水”。
end